首页 > 学院概况 > 系所机构 > 系所 > 正文

705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

作者:       发布: 2019-05-14      来源:

打印

1.系所简介

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源于建校初期的发动机工艺教研室,1981年和1986年先后设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,目前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,同属北京市重点学科。现有教授12名、副教授10名、青年骨干教师2名、工程师(实验室)1名、在站博士后10名。5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授约占教授总数的80%;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6%。国家级专家3名,国家级人才3名、国家级青年人才3名。

本系设有数控及伺服控制技术、高效数控加工技术、极端与振动加工技术、仿生与微纳生物制造技术、新材料加工技术、曲面数控加工技术、加工中的振动抑制与利用、先进传动制造技术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、绿色制造技术等研究方向;设有北京市高效绿色数控加工工艺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数字化设计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。近10余年来,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30项、“863”计划项目20余项、还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专项、“863”重点、探索重大、航空创新基金和型号重大项目。研制成功了高档数控系统、数控加工装备(高效数控加工、叶片数控抛磨、复杂齿轮加工、极端结构超声振动切削、低温微量润滑切削等)、新/难加工材料切削参数库、生物与仿生吸波减阻产品、仿生功能表面材料、仿生传感器等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机械制造装备及技术。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百篇,发表国内高校机械工程学科首篇《Nature》论文;获得发明专利数十项;连续主持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ress of Machining Technology》国际会议;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、省部级特等奖一项、一等奖三项、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篇,省级教学成果奖两项。    

多年来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,改革开放30年来,已累计培养博士生近百名、硕士生近千名、本科生数千名、留学生数十名

2.学科方向

专业与学科:
本科专业:智能制造工程、微机电工程、机械工程及自动化
硕士学位学科点:机械制造及自动化
博士学位学科点:机械制造及自动化
博士后流动站:机械制造及自动化

学科方向:
先进加工技术
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;
仿生与生物制造技术
微纳制造与微纳系统

主要研究方向
数控及伺服控制技术
数控加工工艺与参数优化技术
极端振动加工技术
仿生与生物微纳制造技术
柔性电子制造技术
智能微机电系统(MEMS)技术
精密曲面加工技术
精密传动数控加工技术
绿色制造技术
新材料先进加工技术
并联机构应用技术


3.科研环境

     

 

光刻间

 

微纳制造与测试环境

     

     

     

4.师资力量

序号

姓名

职称

职务/荣誉

联系方式

1

张德远

教授、博导

院学术委员会主任

 

2

刘 强

教授、博导

 

 

3

陈华伟

教授、博导

副院长、国家级人才

010-82339717

chenhw75@buaa.edu.cn

4

王延忠

教授、博导

 

 

5

陈志同

教授、博导

 

 

6

袁松梅

教授、博导

机械工业领军人才

 

7

樊 锐

教授

 

 

8

蔡 军

教授、博导

研究生院副院长、国家级青年人才

 

9

蒋永刚

教授、博导

系主任、国家级青年人才

 

10

姜兴刚

教授

 

 

11

张鹏飞

教授

国家级青年人才

 

12

王庆文

副教授

 

 

13

韩先国

副教授

 

 

14

彭 翀

副教授

 

 

15

杨毅青

副教授

 

 

16

李 勋

副教授

 

 

17

冯 林

副教授

北京市杰出青年

 

18

刘艳强

副教授

系支部书记

学院工会主席

liuyanqiang@buaa.edu.cn

010-82316024

19

孙剑飞

副教授

 

 

20

耿大喜

副教授

 

 

21

方正隆

副教授

 

 

22

张力文

讲师

 

 

23

刘晓林

讲师

 

 

24

董保立

工程师